今年上半年刚刚过去,微信官方就轻描淡写地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微信小程序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个。从2017年年初小程序正式公布算起,这才刚过了一年半。
作为对比,苹果AppStore实现应用数量超过100万个,花了5年时间。不知不觉中,小雷的手机里,微信中的小程序也越来越多。那么,攻势如此迅猛的微信小程序,会对传统的APP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吗?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小程序?
不知不觉中,我们手机中的应用体积在不断增加;智能手机的初始容量也从8GB、16GB一步步变成现在的64GB。根据SensorTower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部分热门应用的体积翻了几十倍。
当然,各大应用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就拿QQ淘宝来说,除了主打的最基础的功能外,它们还可以用来浏览新闻、查询快递、办理会员卡等。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下载某款应用,只是为了其中一个功能;至于其他捆绑的一系列模块和功能,只是累赘。例如,对有的人来说,大众点评只是为了查看附近的餐馆评分,并不需要它的外卖、电影票功能;安装一个豆瓣APP,只是为了查找最近上映的高分电影,并不需要它的小组、社区等功能。
这种情况下,微信小程序的优点就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和普通的应用程序相比,它的体积很小,大大减轻了手机存储压力;其次,它的功能很简单,但足以满足需求;另外,没有了各类杂七杂八的功能后,它对硬件性能的要求很低,低配置的手机也能流畅运行。
总而言之,很多时候,微信小程序比普通APP更好用。试想一下,以前需要某个功能时,得先打开一个体积臃肿的APP,看完首页几秒钟的开屏广告,再关掉弹出来的客户端升级提醒,然后再找到对应的功能。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可能还要忍受卡顿。如果是安卓的话,使用完毕后可能在退出后还得把后台杀死,防止它悄无声息地消耗资源和电量。
小程序真能取代APP?
早在微信小程序公测时,张小龙就表示,两年后,小程序就会取代市面上80%的应用。对这个说法,可能外界会认为是夸大其词,但其实只要取代了50%甚至30%,小程序就已经大获成功了。
从张小龙的这番言论来看,微信似乎有意要搭建一个类似于AppStore的平台,召集开发者开发形形色色的小程序。但目前来说,要在苹果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这些事,微信表现得还算低调。目前微信小程序没有排名、也没有细致的分类,用户安装某款微信小程序开发需要自行搜索或扫码或来自于他人的推荐。
轻量级是小程序的一大优势,但同时也是一大劣势。小程序无法生成游戏大作,跳一跳、坦克大战这些HTML5小游戏热度再高,一段时间过后,人们还是更倾向于打开吃鸡、王者荣耀这些更传统的游戏。
目前来看,苹果对微信小程序保持着容忍的态度,面对微信这样的社交巨头,苹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势。在此前的微信打赏事件中,苹果遭到了一边倒的批评。如果在微信和iPhone之间只能选一个的话,很多人会选择前者。
但即使苹果不对小程序进行干涉,如何盈利也是微信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对开发者而言,小程序开发周期短、适配工作量小、上架难度低,对产品、品牌宣传来说帮助很大。但是,如果想纯粹从小程序上获利的话,依然难度重重。目前微信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盈利模式,即使未来有的话,给苹果的分成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总得来说,小程序主要是对现有APP或平台的延伸,例如绝地求生的游戏社区、豆瓣评分小程序;或对实体经营的映射,例如星巴克、肯德基的会员积分、点单功能。而如果想直接通过独立的小程序来获利,难度很高。
小结——
小程序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臃肿、野蛮生长应用的不满,回归到轻量级应用上。正如国产定制系统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有的厂商已经开始做减法,极简系统则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但由于技术、平台的限制,小程序并不能取代现有的APP。如果你需要更丰富的功能、体验画面精美的游戏,依然需要完整的APP。
当然,现在小程序已经可以让很多主流应用退居二线,满足部分日常场景的需求。从这点来看,小程序已经成功了。此外,随着未来AI、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小程序或许会成为未来应用发展的新方向。在网速足够快、延迟足够低的情况下,应用程序的数据和运算都可以放在云端,本地只保留一个快捷入口即可。微信并非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设想的,微软、UC此前都有过这种尝试。但未来谁能掌握这个平台和入口,现在可能还很难下定论。
推荐阅读:
------------
【有客多】是花儿绽放上市品牌旗下的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制作过程无需代码,可视化拖拽即可,提供海量行业小程序模板,一键生成微信小程序,诚招微信小程序代理。